洱海是云南省的第二大淡水湖,洱海西岸是巍峨的苍山,“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人们用这样的诗句赞美苍山洱海。
美丽的苍山洱海令人神往,有数据显示,过去5年时间,大理州接待游客的数量从2011年的1500多万人次飙升至2016年的3800多万人次。旅游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为了保护洱海,2017年3月31号,云南大理市政府发布了一则通告,要求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内的餐饮客栈要全部暂停营业,餐饮客栈停业后会给环境带来什么变化,又对当地经济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洱海展开史上最严治污行动 核心区餐饮客栈一律停业
洱海东北岸的双廊镇,被誉为“苍洱风光第一镇”,前些年因为旅游过度开发,当地的生态环境受到很大威胁。2017年4月下旬,记者来到双廊镇看到,大大小小的客栈、餐厅都贴上了“保护洱海、自行停业”的封条,主街道俨然成为了工地,挖掘机和施工人员正在忙碌得开挖、铺设地下管网。以往游人如织的场面不复存在,只有零零星星的几位散客。
2017年年初,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开启了洱海抢救模式,打响洱海抢救“七大行动”攻坚战,内容包括流域“两违”整治、村镇“两污”整治、面源污染减量、节水治水生态修复、截污治污工程提速、流域执法监管。3月31日,云南省大理市政府发布通告,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内的餐饮客栈服务业一律暂停营业。整治期限自4月1日起至大理市环湖截污工程投入使用为止。
双廊镇主街上的这栋老房子已经有一百多年了,这几年,随着游人的增加,主人赵克城在自家的这个老宅搞起了餐饮,主打的美食就是当地的特色小吃。
洱海抢救“七大行动”攻坚战的公告出来后,赵克诚犹豫了几天,还是主动关停了自家的餐厅。赵克城告诉我们,作为土生土长的双廊人,虽然这几年自己的腰包鼓起来了,但他也是眼瞅着洱海的水质越来越差。
云南省大理市双廊镇餐饮经营户 赵克城:90年代的时候,还喝洱海水,现在污染越来越大,没人敢喝了。
2017年初,包括双廊在内的洱海部分海域集中爆发了蓝藻。蓝藻被称作“水质警示灯”,1996年、2003年和2013年洱海曾三次爆发蓝藻。2016年,洱海保持Ⅲ类水质,,洱海已经处于富营养化初期,水质处于“拐点”。
基于这种背景下,大理州政府出台整治洱海环境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杨丽萍艺术酒店在内的诸多酒店客栈停业整顿。
云南省大理市双廊镇副镇长杨游寰告诉记者,双廊镇的自来水厂每天只能提供400立方自来水,双廊镇上的居民和经营户依然要靠打井来取水,为了满足经营需要,有一口水井同时有22根水管抽水,如果不加以治理,这口井就会枯竭,而原本可以汇流到洱海里的清水也就断流了。
杨游寰:我们现在极力的在推的一个项目,就是我们的双廊的自来水厂,现在它的主管网正在布,然后厂用用基本上已经建成了。按照施工单位现在的施工计划,应该是在2017年年底,能够把整套系统,包括厂,包括网还有配水管这一块全部建完。
根据国家水专项调查显示,2016年,洱海流域污染负荷排放总量与2004年相比增加了50%以上。其中,餐饮、客栈服务业带来的污染增长最快。如果不采取断然措施,洱海污染很难遏制。但此次洱海治污不是只针对客栈,而是一个系统工程。
大理镇的才村位于大理古城东边,洱海西岸,辖区有3公里多海岸线,才村人世代居住在苍山下、洱海畔的这个“鱼米之乡”。大自然馈赠给他们的不仅有洱海、还有海西这块肥沃的土地,他们祖祖辈辈既可以打渔,也可以生产出优质的水稻和蔬菜。
2017年,为了进一步保护洱海的生态资源,大理市政府决定自2017年1月25日上午8点开始,洱海实行全年封湖禁渔期,洱海湖区禁止一切形式的捕捞作业,何时开海要根据根据洱海生态系统恢复情况及第三方跟踪监测情况确定。
没有了捕鱼的生计,才村的渔民纷纷开始寻找新的出路,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就在家门口的大理古城干起了旅游业,而更多的村民则把希望都寄托给了脚下的这块土地。然而随着连年使用化肥和农药,洱海在2016年成为水体透明度十年以来最低的一年,2016年洱海流域污染负荷排放总量和2004年相比增加了50%以上,氮、磷远远超标。
云南省大理市实施洱海保护治理工作指挥部指挥长 张勇:通过专家的调研情况来看的话,主要来说一个是生活污水,一个是那个农业面源污染的,污染产生的,另外一个就是畜禽养殖的。
站在洱海治理保护的十字路口,2017年3月底,当地政府发布了《关于划定和规范管理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的公告》,明确划定了:洱海海西和海北1966米界桩外延100米、洱海东北片区环海路临湖一侧和道路外侧路肩外延30米、洱海主要入湖河道两侧各30米的洱海流域,洱海流域其他湖泊周围50米的区域为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
为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按照要求,生态保护核心区内,禁止畜禽水产规模养殖。核心区的土地也要进行流转,用来发展生态农业或进行生态修复。
张勇:前几年的过程当中的话,就是发展是第一要务,应该说是只重视发展,不重视环保,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据分析,洱海流域环境人口最佳承载容量为20万人,极限为50万人,目前洱海流域人口大约有86万,节假日则超过100万,这对洱海的承载能力是个严峻的挑战。面对前所未有的治污压力,2017年,当地政府发布了《关于开启抢救模式全面加强洱海保护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启动实施了以流域“两违”整治、村镇“两污”治理、面源污染减量、节水治水生态修复、截污治污工程提速、流域综合执法监管、全民保护洱海为主要内容的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
目前,环湖截污工程正在加速推进,项目建设内容包括6座污水处理厂、12座污水提升泵站、13座混合污水储水池以及306.3公里的环洱海截污干管,工程估算总投资34.68亿元。
张勇:我觉得现在,牺牲短暂的利益,是为了更长远的利益。
2400户居民整体搬迁 抚仙湖整治见成效
2017年5月,《云南省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意见》正式下发,意见要求全省河湖库渠实行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我们知道,云南境内河流众多,大小河流有600多条,江河水面约有10.67万公顷,共有40多个天然湖泊。其中,抚仙湖作为我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是玉溪的“眼睛”、云南的名片,保护好抚仙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